聚焦群众身边“小切口” 医院瞄准“三少一多”解民忧
2019-12-13宣传科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绵阳市中心医院紧扣“为民服务解难题”,发挥窗口作用,梳理“上级点、自己提、下级报”三张责任清单,有针对性确立“三少一多”模式,强化行动自觉,把“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主题教育有声有色、实实在在,真正做到了“为民、惠民、便民、利民”,展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担当使命!
让老百姓少跑一站
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遇到不熟悉医院布局,又不习惯看院区分布图的患者,往往易分不清东南西北。为此,医院通过微信实现的“精准导航”功能,患者就医可以通过该系统自动引导到就诊、检查、检验、收费等窗口点位,再也不会因为找不到地方而晕头转向。
随着医学亚专业越来越细化,究竟该挂哪个科室那个医生的号,患者往往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一“堵点”,医院引进了一套先进的智能问诊系统。患者只要按照提示做几道选择题就可以初步知晓自己患了什么病,可以挂哪个专业医生的号,同时,在就诊前就能对病情做出适当评估,进行自我护理,在就诊后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医疗指导。
与此同时,医院病案科瞄准患者需求,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建立与微信平台和邮政快递公司协作建立病案网上与预约复印与邮寄工作,方便患者复印预约复印业务,节约患者病案资料复印往返和等待时间,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流程更优化,就医更方便。为了让患者少跑路,医院更新诊疗理念,聚焦“以病种为中心”,打造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针对眩晕患者,医院开设绵阳地区首家眩晕门诊,由神经内科和耳鼻咽喉科医生组成MDT团队,开设实行全天候门诊。针对关节疾病,骨科脊柱病区党支部牵头组织骨科、免疫、康复等6个党支部,成立了“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骨与关节疾病防治中心”,实现了患者的全程健康管理,
而针对一些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方便患者,免疫科特制定了门诊患者就诊流程单,医生把患者需要做的检查在流程单上打钩,并告知检查流程,患者就可以一目了然的通过看流程单就能到检验、B超、放射、关节腔治疗等地方检查,再也不会因为先做什么或找不到地方而晕头转向。
让老百姓少等一天
“高精尖”,床位不再难。医院以“高精尖”手术和便捷流程为依托,着力推进“日间手术、日间病房”在全院的铺开。通过不断完善术前评估流程和术后随访系统的流程,更新手术室条件和设备,组建专业和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打造出一条畅通的“日间手术”通道。将“日间手术”不断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常态化,降低住院治疗费用,有效提高床位周转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解决更多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区域内的群众带去了良好的就医感受。
医生多做一点,患者少等一天。放射科每日就诊患者多,工作量大,MR检查时间长,患者预约检查等待时间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让患者少等一天,科室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实行医技人员轮换制度,换人不停机等措施,延长MR工作时间,普诊患者预约到夜间12点。核医学科检查项目使用放射性药物的特殊性,以往药物供应商节假日和周末都不提供药物,使得病人等待时间延长,跑的次数多了,承受的痛苦多了,为改善以上情况,在和厂商多次的协调沟通下,同意节假日在有需求的情况下给核医学配送药物,同时核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也积极主动承担起加班的工作,在节假日为病人提供正常的检查,为病人做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争取了时间。
让老百姓少痛一点
新技术新理念,无痛不再难。医院全力打造“无血、无痛—快速康复病房”,让病不再“痛”,让愈后不再漫长。每一台手术前,医师都会耐心、细致的为患者进行术前指导与教育,都会认真的进行科室术前讨论从而选择最佳的诊疗方案。采取多模式镇痛方法,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血液与疼痛的有效管理,减少手术的创伤应激、降低手术的并发症,使患者获得加速康复进程的效果,同时又减少医疗费用。
在不断提升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等技术的同时,医院还紧盯医疗技术前沿,不断推进介入微创无创治疗方案的落地。引进被称为肿瘤“绿色治疗”手段的“海扶刀”,整个治疗无创伤、无痛苦、无需麻醉,无放、化疗的副作用,疗效确切,定位准确,不损害正常组织器官。
医护一体,解除疼痛。为了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感染病区专门成立了疼痛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首先由首诊护士对肿瘤患者入院时常规进行疼痛评估筛查,对于疼痛患者由医护共同制定规范化疼痛治疗方案,并落实定时评估与适时评估方式交替进行,每日晨交班交接患者疼痛频次及患者疼痛用药依从性情况,此种模式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医院还致力于“阳光医院”建设,通过“医疗小丑”、心理门诊等多种手段,让就医舒适感、尊严感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为广大患者带去了精神慰藉。
为健康多做一点
“四多”机制,提升品质。门诊是医院服务的窗口,为继续夯实门诊服务文化,提升窗口科室服务能力,门诊党总支开展了“多主动询问、多沟通解释、 多科间联系、多协调解决病人困难”四多活动。综合服务站扩大了轮椅平车借用范围,除门诊病员外,住院患者及出院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均可借用;门诊眼科为缓解病员高峰期排长队的现象,增设分诊护士将病员有效分流,实行弹性排班,将驾校体检人员、新生儿视力筛查、散瞳的病员实行分类处理,让病员少跑、少等;麻醉科试点部分科室手术病人入院前到3楼麻醉门诊进行首次评估,无麻醉风险后再到负一楼办理入院手续,缩短了病人术前等待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健康管理中心设置早班、整班实行弹性排班,满足高峰时段体检人员的需求,并积极组织健康讲座,在各县区推广癌症早期筛查事宜。
志愿奉献,服务患者。入冬以来,天气温度日渐变低,是流感的高发季节,10月底开始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专科加急诊患儿已经进入日均量达到1500人次,儿科立即启动高峰时期应急预案:儿科门诊增加相应专科同时儿科二线加强夜间急诊;每日八点开诊专科加诊5个加号;同时儿科主治医生每日查房完毕后加强门诊专科;暂停科室所有个人的外出开会及公休假。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持续深入推进,目前已经完成问题整改273项(其中:让患者少跑一站改进措施67项;让患者少等一天56项;让患者少痛一点23项;让患者多做一点127项。)为门诊患者加号1万余个。患者就医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门诊患者就医满意度提升至92.07%、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提升至95.09%。
改革促发展,管理上台阶,服务出效益,回报献社会,“三少一多”,说到底都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医院将自始至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努力实现“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职工受鼓舞”,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