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川籍西藏民工潘兵能说会走出院了!
2017-04-15中心医院
4月10日,绵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内,医护人员正在详细地为川籍西藏民工潘兵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潘兵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还微笑着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康复效果,与一个多月前那个挣扎在生死边缘病危患者判若两人。康复医学科护士长魏继鸿介绍,潘兵11日将出院,以后只需要到康复日间门诊进行康复训练。
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
患者家属:我们要回中心医院治疗
家住绵阳三台的患者潘兵,今年48岁,长年在外打工。今年春节后,潘兵前往西藏务工,只为那里能挣更多的钱好让家中妻子和一双儿女能生活好点。2月23日早上,潘兵突发重疾,随之妻子陈春蓉赶往西藏。经当地医院诊断,潘兵为突发脑溢血,右半边身体瘫痪,失语,并随时有生命危险!
突来的噩耗无疑给陈春蓉一记晴天霹雳!从悲痛中清醒过来的陈春蓉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公公和亲戚的求医经历。原来,她的几位亲人曾经都因为危急重症在多方求医未果的情况下,辗转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救治,最终得到救治并且现在身体恢复状况较好。“我要回绵阳,我要带丈夫回绵阳市中心医院救治!”凭着对医院的信任,远在外地的陈春蓉向媒体求助:转回家乡的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天地大营救
一个城市为生命让开一条路
2月26日,周日。早上7时30分,四川在线记者来电:一绵阳三台籍男子在西藏打工期间突发脑溢血,急需转到绵阳市中心医院抢救,请求给予帮助。
家乡民工在高寒地区生命垂危!急需家乡亲人救助!一时间,患者的病情牵动着医院的心。7时40分,远在外地出差的医院党委书记王东获悉后即刻作出指示:医院就是治病救人的,绵阳市中心医院要尽全力抢救患者,要将“两学一做”的成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的救治能力!
(院长鲜于剑波于2时30分召集各部门部署抢救事宜)
随即,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鲜于剑波召集党办、宣传、医务、急诊、放射、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检验科、后勤部、安全保卫部等部门负责人在医院急诊科指挥中心召开紧急会议,从机场接机、中途转运、紧急抢救、检查评估、检测治疗等各环节进行部署。并要求院党委副书记何梅,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培督导救治工作的落实。鲜于剑波院长强调:医院为抢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即便患者生命垂危并随时有生命危险,作为医务人员要全心全意地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力争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9时30分,医院各救治方案落实到位,医务人员处于待命状态。于是,一场天地携手,川藏两地齐心救治绵阳农民工的生死角逐拉开帷幕。
陈春蓉定的本是26日早上8点30分的飞机,但由于拉萨机场大雾,起飞时间一再推后,经多方协调,国航、西藏航空、绵阳交警开通绿色通道,保障患者紧急转运。
千里之外的绵阳市中心医院,由院长、党委副书记鲜于剑波牵头的治疗小组再次开会检查救治的所有环节,细节细化到机场接机需要的雨伞和转送病人需要的电梯。
13时50分,拉萨机场终于传来消息:患者乘坐的TV9871航班准备登机。14时42分,飞机起飞,直抵绵阳。
此时,在绵阳,由绵阳市中心医院、绵阳交警、南郊机场、交通电台、各路媒体组成的爱心接力方队早已准备就绪,焦急地等待飞机落地。
作为党员示范岗的急诊医学科充当了此次救援的排头兵。16时25分,绵阳市中心医院救护车抵达南郊机场,医护人员接受机场安检后进入停机坪。
16时50分,飞机平稳降落。16时58分,接到患者潘兵后,在警车的护送下,救护车向绵阳市中心医院飞驰。
一路上,沿途交警指挥车辆让出车道,绵阳交通电台呼吁社会车辆主动让行,生命绿色通道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畅通无阻。
17时06分,救护车顺利抵达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全程8公里平时需要20多分钟的路程,仅耗时8分钟!
奇迹在这里产生
全力救治 奇迹伴随爱心而发生
在急诊科,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对潘兵进行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初步检查。在做CT平扫后,门诊党总支支委、急诊科副主任黄彬副主任医师初步评估:患者意识清醒,但因出脑血严重已出现右侧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生命垂危,须做脑血管造影进行进一步确诊。
随即,在绵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医技党总支书记、放射科主任刘启榆主任医师的主持下,王忠副主任医师率领医护人员为潘兵做了脑血管造影。
患者进入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进行紧急救治
患者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
CT平扫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脑血管造影结果出来后,外科党总支神经血管病区党支部书记、神经外科主任刘平主任医师、重症监护室副主任许治华与刘启榆、王忠一起对患者目前状态进行评估并商讨治疗方案。
评估结果和治疗方案出来以后,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目前,患者潘兵临床诊断为脑深部重要功能区血管畸形出血伴血肿形成。患者由于有血肿扩大、水肿加重、颅压增高的可能,所以随时有生命危险。
医院领导部署救治方案落实
院方与家属沟通患者目前状况及治疗方案
看见医院及社会各界对潘兵的全力救治和帮助,患者妻子陈春蓉忍不住热泪盈眶,激动地说道:“老家人好啊!”
19时20分,做完脑血管造影的潘兵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的检测血压、控制颅内出血等治疗。
27日上午8时,在医院党政联席会上,院领导再次对抢救潘兵做出指示: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制定详细的后续治疗方案,竭尽全力抢救潘兵。
2月28日,经过精心救治,暂时脱离生命危险的潘兵由重症监护室转入神经外科治疗。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团队在外科党总支神经血管病区党支部书记、神经外科主任刘平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经过反复多科会诊讨论,制定了包括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预防癫痫、颅内压监测、维持内环境平衡在内的一整套治疗方案。随着治疗方案的逐步推进,潘兵的脑出血状况逐渐得到控制,身体状况也由所改善。3月14日,神经外科再次召集康复医学科等多专业进行会诊,制定转入康复医学科进行功能训练的方案。
医护人员为潘兵及家属讲解出院事项
3月16日,潘兵由神经外科转入康复医学科。刚转入康复医学科时,潘兵失语,右侧偏瘫,肌力为0-1级,认知有障碍。综合党总支康复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康复医学科主任陈劲松主任医师组织医务人员除了继续为潘兵营养神经、改善内循环、预防血栓等对症治疗外,还制定了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疗法、认知知觉功能训练、言语训练和构音训练等康复训练方案。渐渐地,起初连翻身都要护士帮助的潘兵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由床旁康复训练逐渐转换为实地康复训练,身体状况也渐渐越来越好。
潘兵进行功能训练
据康复医学科熊林波主治医师介绍,CT显示潘兵脑出血吸收状况良好,右手肌力为3级,右下肢肌力为4级,发音清晰但不流畅,认知良好记忆较差,已具备出院指征。下一步只需要到康复日间门诊进行康复训练。
潘兵能说会走,与先前判若两人
在一例普通农民工的救治中,绵阳市中心医院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医务人员冲锋在救死扶伤一线,充分体现出公立医院对党的人民健康事业的担当!
奇迹,总是伴随着爱心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