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ICU搬迁 危重患者一一通关

2014-09-29宣传科

    

                  9月28日     下午3点40分,最后一名患者87岁的李荣昌被顺利转至第二住院大楼11楼,重症ICU搬迁顺利结束,新的重症ICU病房正式启用。科室16名医生、61名护士,还包括5名轮转医生,工人11名,一共93人用时两小时为重症ICU20名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重症患者分组安病情轻重转移

    1:30分,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开始转移,这些带着呼吸机、吸着氧气的患者怎么转移?对于备受关注的重症ICU患者的搬迁,重症监护室主任贾超说:“我们一共有20名患者,这些患者的搬迁需要绝对的安全,此次搬迁将病人分为五个小组,每一名转运患者配置两名医生、两名护士、一名工人,按照病情的轻重进行搬迁,搬迁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安全测试,为了保障患者安全,降低风险,在给患者佩戴转运呼吸机的情况下,配置了简易呼吸机,急救药品箱,同时还安排了一名麻醉医生应对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从老病房到新病房,路上对患者的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这些步骤都必须严丝合缝,虽是病人的搬迁却是一次时间与生命的赛跑。

    

    病情最重的患者最后转移

    尽管在上午的时候,医生汪彦已经对患者李荣昌蓉转运呼吸机进行过两次测试,她还是有些不放心。这是重症ICU最后一名转运患者,也是病情最重的一名患者。这名患者87岁,本身年龄就大,还伴有严重肺部感染、大面积脑梗、深度昏迷,“从转院已经有两次心跳停止呼吸被抢救回来,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在搬迁过程中,患者出现心跳停止、没有血压”,汪彦介绍。

    3:30分,汪彦接到电话,第二住院楼大楼电梯已准备就绪,一路通畅,可以开始转运患者了。汪彦说:“为了防止意外出现,转运前我们为患者进行了两次测试,发现患者在吸入纯氧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71-78之间,心率没有变化,这是一名深昏迷患者,对低氧饱和度耐受较好,但是我们也必须在10分钟内把患者安全过去。”

    为了转运这名患者,监护室配置了三名医生、三名护士,还有一名工人,麻醉科医生王壹准备了全麻包应对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状况。一路畅通无阻,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一路小跑,从第一综合住院楼三楼到第二住院大楼的11楼,用时不到10分钟,患者被安全转移。

    

    年龄最大的患者专家护送

        患者罗忠,95岁,是一名老红军,这也是这次转运过程中年龄最大的一名患者。负责转运他的医生是重症ICU副主任许治华,他说,患者患有慢阻肺、脑梗、肾功衰竭,加之年迈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发情况。

    为了这名患者,科室专门配备了技术骨干全程护送老人,氧气筒准备了两套,还有简易呼吸机,另外,麻醉师王壹也时刻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许治华说,这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气管管道容易滑落,氧饱和度不好,血压不稳定。幸运的是,在途中并没有发生危险。“转运途中确实很紧张,处处小心谨慎,直到罗爷爷安全送到监护室我的心才落下来!”随车护送的护士说。

    

    百名医护人员全力保障20名患者安全

    尽管只有20名患者的搬迁,但为了保证搬迁过程中患者的绝对安全,院党委书记王东、院长鲜于剑波、党委副书记何梅亲自在现场指挥协调。科室主任贾超分别召集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开会,和她们进行谈话,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医生在为病人撤下呼吸机,换上便携呼吸机的同时,旧病房和新病房的两部电梯由专人把守,等待运送病人不耽误一秒钟。科室16名医生、61名护士,还包括5名轮转医生,工人11名,一共93人用时两小时,为这20名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