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情满羌城 在北川人民医院帮扶的那些事

2019-12-20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我是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一科的一名临床医护人员,2010年毕业回到家乡新北川县人民医院工作,陪伴医院共同成长。我院经历零八年汶川大地震后,医务人员损失惨重,虽然经过十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新的医务工作骨干,但仍然面临人员结构断层,业务技术满足不了当地老百姓健康需求的困难。在深入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的对口帮扶工作以来,我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上级医院专家十年如一日的对口帮扶。


20191月我院迎来了新一批的绵阳市中心医院帮扶专家。李思吟,绵阳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生,被分配到我科。初见李思吟老师时感觉她身材娇小、文静,相处后才发现她的小身材中蕴涵着大能量,做事果敢、细心,对待病员诚恳。李老师来到我科后,真真切切的把自己当成了北川县人民医院的一员,通过师带徒的方式结下了我科赵耀、袁波、罗冬梅三位医师做徒弟。每日带领徒弟们查房、上门诊、下乡义诊、手把手教护士做关节腔治疗、成立我院慢病管理小组,推进北川县的慢病管理工作,每日忙得不亦乐乎。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在北川就有了一大批的“新粉丝”。

病员赵阿姨,69岁,北川县安昌镇人,因“腹痛伴乏力、纳差1+月”入住我科,入院后经检查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并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代谢性酸中毒;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这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少见病,我科并无相关治疗经验。李思吟老师查房时建议家属转上级医院治疗,但赵阿姨及家属拒绝了。无赖之下李老师只能“因地制宜”,马上与主管医生积极讨论、排查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制定治疗方案及抢救预案,耐心地与赵阿姨及家属沟通,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病过程、治疗方案、预后等,安抚其不安的情绪。之后每天坚持数次亲自到床旁查看病情变化,亲自监测患者出入量,细心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两周的治疗,赵阿姨的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患者家属对李思吟老师及我科医务人员高超的医术赞不绝口。这也是我科多年来治疗此病的第一次成功经验,这堂生动的“免疫相关疾病危重患者救治实操课”不仅提升了我科医护人员的救治能力,还切实解决了患者的实际难题。

为了更好地改变我院没有专业风湿免疫科的现象,李思吟老师主动申请上专科门诊,坚持每月学术讲座、每周教学查房,参加疑难讨论及会诊。并率先在北川开展肩关节穿刺注射、生物制剂的输注等新技术;帮助北川县人民医院建立慢病管理的制度并梳理慢病管理流程,并在全院进行专题讲座,推动了我院对慢性病患者管理能力的提升;深入乡镇进行巡回科普讲座及义诊,通过实际的案例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推动风湿免疫疾病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并进行质量控制。落实三级诊疗,尽可能满足病人当地就医,有疑难时上转,很好的落实了“传帮带”工作,广获当地百姓好评。故此推荐!

“医路漫漫,愿在一批批像李思吟老师一样务实、踏实、有奉献精神的对口支援专家帮扶下,我院的医务人员能取得医学的“真经”,更好的为北川老百姓的健康服务。”这就是一位基层普通医护人员的心愿。

(作者: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护士长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