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白衣天使”职业的本能
2014-12-15中心医院
面对患者,面对事业,我们都得失无悔,奉献更无悔,因为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为我们的付出,换来了千家笑语,万户欢声!因为我们的汗水和心血时刻与患者家属的悲喜融在一起,都在大大书写着两个字—亲情!
风湿免疫科的病人都是慢性疾病,急危病人相对比较少,少了许多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抢救场面,但每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我们都会处于本能地马上赶到抢救现场看需不需要帮忙,无论何时何地。记得不久前的一天中午快12点了,我刚为一位病人做完理疗走出病房,一阵急切的呼喊声传来:“医生,医生,快来人啊,卡到了,我爸卡到了”,我和另外一位护士立即跑到病房看见那位大爷坐在床旁椅上面色青紫、剧烈咳嗽,家属说他正在喂大爷吃莴笋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一边叫同事拿吸痰装置过来,一边协助病员弯腰叩背,吸痰装置连接好立即吸痰,这时主管医生李医生跑过来一起协助病员移至床上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经吸痰刺激病人呕了一下,部分食物被吸了出来,在这同时办公护士张老师已经把抢救车推过来了,总务护士李老师已将心电监护仪及面罩吸氧装置准备好,立即把氧气开至10L/min为病人面罩吸氧,还有其他几位医生护士也赶来帮忙,病人的面色稍有好转,但心电监护仪上显示血氧饱和度一直不好,从76%下降至54%,李医生听诊后发现病人的左肺一直没有呼吸音,立即联系耳鼻喉科和麻醉科急会诊,大概两分钟后耳鼻喉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到达抢救现场,了解到情况:这位大爷是多发性肌炎患者,住院期间因呼吸肌及喉肌无力不能自行吞咽,一直经胃管管喂营养液,经治疗后情况有所好转,考虑到病人出院后不能一直依赖胃管进食,而且现在吞咽功能有所恢复,能吞咽一些干的食物,今天家属在给病人喂莴笋时发生了气道梗塞,经吸痰器吸出一些,但病人的左肺听不见呼吸音,而且血氧饱和度一直不好,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麻醉科医生说:气管插管后可以吸出痰液,但食物残渣却没有办法吸出来。耳鼻喉科医生说:只有通过纤支镜取出食物残渣,但大爷的身体素质可能耐受不了全麻。杨主任和护士长立即安排了邓医生和我科年资最高的护士刘老师、责任护士张老师守在病人床旁,以便随时抢救病人,杨主任立即组织联科讨论,和家属沟通后决定立即行急诊手术,大家都在为怎样才能挽救大爷的生命努力着,早已经忘记了下班时间,不一会手术室已做好术前准备,由我科医生护士亲自把病人送入手术室。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接力赛还没结束,前前后后十几个人参加了这场“接力赛”。大家焦急的等待后,李医生带来好消息:手术顺利完成,病人送入监护室监护。在监护室精心监护照顾下,一个星期后病员安全返回我科病房,经医护齐心协力、多科合作病人终于好转出院,出院时病员已经可以自行经口吞咽进食,无感染情况发生。
生命即是如此脆弱又是如此顽强,生命之重,重于千金,我们是捍卫生命的守护神;救死扶伤,精诚大医,更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毕生追求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