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儿病危急 尽心尽责暖人心
2014-12-15中心医院
寂静儿科监护室像往常一样,忙碌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是小宇的爸爸满面春风地走到护士站:“我们要出院走了,感谢这些天你们的照顾,过几天复查我再带小宇回来看你们哈,你们安排时间来我家玩,我来接你们。”一席简单的离别话语勾起了我的回忆。这是我们儿科监护室一名重症患儿家属,看着笑容满面的样子,舒展开来的眉头,很难相信,一个月前他差点就与他5岁的儿子小宇阴阳相隔,无数次在病房抱着儿子痛哭、几度情绪崩溃。
2014年2月13日,小宇因“咳嗽10+天,加重伴烦躁1天,意识障碍3小时”,急诊以“支气管肺炎(重症)呼吸衰竭”收住我科。入院时病儿颜面口唇肢端发绀,神志不清,血氧饱和度在70%左右,病情十分危急,我科医护人员立即开始积极抢救,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我科各位专家会诊、讨论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护理人员专人守护行特级护理。
跟家属进行积极沟通,患儿病危,可能随时死亡。家属得知病情的严重性几乎崩溃,家属几度情绪失控,护士长邱云抱住患儿母亲予以安慰,做思想开导,责任组长王诚细致有序的安排患儿的护理,白班、夜班护士轮流守护,所有医护人员细心、耐心、精心的照顾小宇,都希望不要放弃,渐渐的终于有了希望,病人的一般情况逐渐好转,可是仍然无法撤离呼吸机,只要一离开呼吸机的帮助,小宇又逐渐的再次进入昏迷。这成了我们医护一个难题,难道他要一直留着医院吗?依靠呼吸机生存吗?美好的童年、美好的一生就这样终结吗?医疗护理组织病案讨论,积极请专家会诊。原来他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制定出新的诊治护理方案,终于第三次顺利撤离呼吸机,给他安置了单人病房,买来了小喇叭,破例让他在病房里吹起了刺耳的声音,还鼓励表扬他说“小宇,你太厉害了。”为的就是锻炼他得呼吸力度,不在出现二氧化碳储留。一天夜里值班,正给他护理时,他突然一句“阿姨”,我抬头看着他嘟嘟着嘴巴,可爱极了,一股暖意涌上心来。有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喜悦。我和护士老师一起给他鼓励、加油,一个多月的呼吸机,一个多月的专人守护,一个多月的满心期待,总归在他那一声“阿姨”给予我们最大的安慰,也是我们共同努力得到的结果。人都是有感情。我们天天的相处,精心的照料,真的把小宇当做了自己的亲人。看着他好转我们欣慰,看到他病情反复我们难受。他成了我们科室的“红人”。每天上班准是第一个来观注他,下班前都要和他谈谈心,鼓励鼓励。我们的付出,他的父母也看在眼里,更是非常配合我们所有的治疗操作,我们成了真正的朋友。
以为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我们都满心期待着何彭宇的健康。然而暴风雨再一次来临,何鹏宇因为二氧化碳储留再一次上起了呼吸机。这无疑是给何鹏宇父母再一次沉重打击,他们仍然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积极配合治疗,可是巨额的医疗费用成为这一个普通家庭的难题,科室余静主任、赵蓉香副主任医师、陈竹主治医生、护士长李小玉、责任组长王诚积极组织捐款献爱心,减免医疗费用,还得到很多社会人士的帮助,让患儿家属感受到我们医院的爱,社会的爱,直暖人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专家会诊,积极的治疗,尽心尽责的护理,因为患儿存在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先天性),科室协调为他购买了无创呼吸机,仔细的指导家属家庭使用,直到家长完全掌握,通过密切的观察终于小宇今日可以出院,神经专业专家赵荣香副主任医师为他开设了绿色通道,长期门诊随访。呼吸治疗师陈竹主治医师将对患儿长期随访呼吸功能监测,大家都互留电话,小宇成了我们科第一个VIP小病号,长期关注,愿他幸福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