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射线” 解决孕妈妈的室性心动过速
2019-05-10心内科
近日,一台特殊的手术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一位怀孕6周的孕妈妈院外被诊断为心律失常。由于患者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处于怀孕期间,反复心动过速,可能导致流产,甚至会引发猝死。为此该为孕妈妈准备在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患者发作时的心电图
手术前,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罗彩东主任,黎东及龚倩医生接诊患者后,详细评估病情,认为患者心律失常可能为室性心动过速。如果术中证实是室速,此类心律失常对患者危害更大。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服用,射频消融,体内植入除颤仪。由于患者出于妊娠过程中,任何药物治疗均可能对患者胎儿产出影响,因此不予以考虑。而患者本身较年轻,体内永久植入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会对患者终生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心内科黎东及龚倩医生术前决定,尽可能在术中不使用射线,在无射线透视指引下,进行射频消融。然而,患者到底是哪一种室性心动过速,根据有限的术前发作心电图资料,很难判断。因此,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患方也表示,希望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如果术中需要使用射线,他们将在术后放弃继续妊娠而进行引产。
最终,在4月26日,手术医生黎东及龚倩小心的进行血管穿刺,然后在三维标测引导下,多个标测电极放入心脏。经过术中诱发,最终证实了术前的诊断,患者为室性心动过速。并且起源部位位于左侧,初步判断起源位点位于主动脉窦下与二尖瓣环交界区。
手术医生小心翼翼的操作,将标测及消融电极经过动脉,在不用X线透视的情况下,送到升主动脉。
零射线下将消融大头送入升主动脉的三维下运行轨迹
由于术中不采用射线,无法行冠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即使使用了三维标测,也不能告诉医生冠状动脉真实的位置。因此此处导管操作最大风险是容易损伤心脏的左主干冠状动脉,一旦发生,会导致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患者死亡。最终,黎东及龚倩医生在三维指引下,详细分析局部电位图形,结合多年冠脉造影的经验,成功避开冠状动脉,在主动脉根部进行详细标测,并在主动脉瓣下进行了标测。最终确定室速起源位点,放电不到5秒,心动过速终止。最终手术顺利结束。
放电过程室速终止
此次“零射线”射频消融术不仅保护了患者,为患者解决了后顾之忧,也给患者的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尤其是一些不适宜大量接触放射射线的病员。“零射线”射频消融术显示了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技术水平已经非常成熟,这种绿色电生理技术,通过三维标测技术和对技术的深度理解、解剖电生理的娴熟掌握,不仅不使用X线,也不依赖超声,实现全程零射线的技术,让患者健康不再受到射线损害,尤其是既往射线禁忌开展手术,一些不适宜大量接触放射射线的病员,如孕妇和儿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