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传送“生命种子” 白衣天使两度落泪

2019-07-06宣传科

她打消恐惧,献出造血干细胞,挽救鲜活的生命;她不忘初心,践行南丁格尔誓言,用无悔铸就大爱;她是“白衣天使”,她是软弱女子,她坚定着履行额外的使命,她柔弱着为生命之义落下泪滴。她就是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护士张春华,

6月27日,在张春华看来,是她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她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并在医院同事、无偿献血志愿者王晓燕的护送下,将这份“生命的种子”送到了湖南长沙;这一天,她成为中国第8526例、四川第183例、绵阳第10例、涪城区第1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并成功拯救一名三岁的小孩。


这是命中注定要帮助的人!

对于大部分造血干细胞登记志愿者来说,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捐献的机会。张春华也没料想到,奇迹会这么快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张春华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从事护理工作已经有15年。2016年护士节,她挽起袖子加入了中华造血干细胞库,以此作为自己的节日礼物。没想到,3年后,这份礼物成为了另一个人生命的希望。不仅如此,造血干细胞基因配型共有十个点,她与受捐者十个点均吻合。“这意味着我们的基因非常相似。而且对方还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张春华激动地说道,“这就是我命中注定要帮助的人。”

6月23日,张春华动身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始为造血干细胞采集做准备工作。“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必须打5针动员剂,动员剂的目的是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释放到外周血。”

为了缓解张春华的心理压力,省红字会的工作人员带她去看望了一名20多岁的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小伙子。张春华问他:“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小伙子一脸淡然告诉她:“一点感觉都没有。”

就在注射完第二针动员剂时,一阵骨裂的感觉“袭面而来”,大力呼吸,下蹲、起立时尤为明显。“毕竟是一名中年妇女了。”张春华露出她标志性的微笑解释到,“但是,这种痛感完全能够接受,也更加值得。”


幸运!捐赠成功

5针动员剂,4天的时间,6月27日,张春华终于迎来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日子。早上7:00,张春华便早早醒来,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省人民医院,办理好入院手续,到达22楼血液科,那里的医护人员已经将造血干细胞分离、采集的仪器设备准备完毕。待血液检测合格,8:30,采集正式开始。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跟机采血小板类似,由一根输血管道出血,经过成分分离,再将血液送回体内。虽然不是人们所误解“钻骨取髓”,但这场采集过程也长达4个小时,随着体内血钙值降低,张春华出现了手脚发麻、嘴唇发麻的情况。医护人员对她进行钙质补充,她的不适症状便很快缓解。

中午13:00左右,采集工作完成。接下来两个小时是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

2个小时,120分钟,于张春华而言,似乎比上一番4天的等待更为漫长,这临门一脚,她更为焦急、忐忑。她相信自己的血液是合格的,但是又担心造血干细胞量不达标,需再次捐献,更糟糕的情况是她所献出的造血干细胞无法使用……两个小时,她想了很多。检验结果终于出来了,她所捐赠的造血干细胞合格。张春华长长舒了口气。27日下午16:00,张春华坐上了回绵阳的车。绵阳市中心医院同事、献血志愿者王晓燕与她兵分两路,奔赴机场,将采集好的造血干细胞送往长沙。

就在这次千里传递的过程中,张春华两次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一场爱的接力,泪水模糊双眼

王晓燕是绵阳市中心医院“晓燕志愿服务队”发起者。王晓燕从最初对张春华进行造血干细胞宣传,到采集留样、完成配型工作、体检、采集,全程见证参与。

张春华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后,王晓燕当即将这个消息分享给了一位同样多年从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的朋友。对方得知消息后十分激动,很快完成了一篇文章。王晓燕将其分享给了张春华。

文章这样写道:“想象这个造血干细胞在张春华和王晓燕灵魂里的样子,想象输到三岁孩子生命里的未来”“在这样的人和事面前,没有什么值得在意了”“把人生最大的激动置于别人的生命里”……张春华阅读后,泪水晕湿了她的视线。    

此次也是王晓燕主动请缨,第一次担任造血干细胞护送工作,就是为了给这趟爱的旅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造血干细胞不能过红外线安检,且必须随身携带,每半个小时进行一次摇晃。机场、铁路等对此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王晓燕将自己的特殊情况告诉了机场工作人员。对方查看了她的登机牌后,立马说道:“你的座位比较靠后,我给你调个靠前的位置。这样你进出方便点。”随后,工作人员给机场调度打电话,反复叮嘱这趟飞机不得延误,必须准点到达。

令王晓燕没想到的是,她的座位被调到了商务舱第一排。19:10,飞机从成都准点起飞,20:50,顺利抵达长沙。王晓燕看见自己的趟航班号也几次变化,她的心里温暖又坚定。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春华再度流泪。

“我的血液能帮助到他人的生命,这让我很开心。这谈不上高不高尚,只是我力所能及的。”张春华说。

王晓燕也认为,自己就是个为爱架桥的人。让有爱心的人自愿加入,让更多的人获得帮助,这就是她最简单的愿望。

她们都觉得自己所做的事就像如大海中的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每一滴水,都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滋润着干涸的人们。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是的,她们如一滴水,那么圣洁、晶莹和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