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爱耳日︱人工耳蜗重度耳聋患者的希望
2016-02-25中心医院
对于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对改变生活质量意义非凡。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深入与开展,绵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在四川省内地市级医院率先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人工耳蜗。
一、什么是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system,又称人造耳蜗、电子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它可以帮助患有重度、极重度耳聋的成人和儿童恢复或提供听觉。
二、人工耳蜗与助听器有什么区别?
助听器把通过耳朵受损部位的声音放大。人工耳蜗则绕过耳朵受损的部位,直接刺激听觉神经。
三、人工耳蜗植入的意义在于?
听力损失的早期干预原则可概括为“三早”,即早期发现和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和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而3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7岁—12岁时为可塑期。如果在这阶段有听力损失则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同时也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能及时发现,尽早诊断、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有听力损失的儿童的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健听儿童,康复的质量就会显著提高。所以人工耳蜗的植入无疑是让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类获得正常的语言不仅需要正常的听力,还需要听觉语言中枢的正常发育,3岁左右是人类听觉中枢的成熟期,特别是出生6个月至2岁左右的第二个婴儿时期,左侧颞叶的神经突触爆发样地增加。在听觉中枢的快速发育期,如果听觉中枢不能接受声音信号的长期有效刺激,则会出现发育迟缓或神经突触减少甚至萎缩。因此,早期人工耳蜗的植入对患儿的言语、听力成长极为重要。
对于成人语后聋患者,他们在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后,重新获得了听力,能够唤起他们过去对语言的记忆,因此这类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语言能力。
老年耳聋患者多数为语后聋患者,他们是由于老年性的渐进性的听力减退,直至使用助听器无效。老年耳聋患者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能够获得很好听力语言效果。
因此人工耳蜗工作的开展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听力障碍的人士、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四、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适应证有哪些?
1、语前聋患者的选择标准:
(1)植入年龄通常为12个月~6岁,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佳。
(2)重度聋患儿配戴助听器3—6个月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
(3)极重度聋患儿。
2、语后聋患者的选择标准:
(1)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
(2)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3)依靠助听器不能进行正常听觉言语交流。
五、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过程是怎么样的?
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径路多数采用面隐窝进路。一般采用耳后切口。将接受刺激器入位骨床,将刺激电极插入耳蜗鼓阶,参考电极置于颞肌下的颅骨表面。
六、人工耳蜗术后的康复训练是怎样进行的?
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来说,手术仅仅是把听力重建了,而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就立即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植入者听到的声音和我们正常人听到的声音略有不同,这对于既往有言语听觉经验的语后聋患者,适应起来比较容易。而对于既往毫无听觉经验的语前聋患者来说,如何把这些声音和言语联系起来,这就是言语康复训练的任务了。它能使人工耳蜗的信号最大限度地发展听力,继而发展口头语言。
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按聋儿“听力年龄”分阶段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听觉训练阶段、词汇积累阶段、语言训练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