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牙护齿保健康,生命质量有保障
2012-09-20口腔科
2012年9月20日是第24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为“关爱自己,保护牙周”。牙周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在我国,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不足15%,它已成为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所以预防牙周疾病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提高居民口腔保健意识并促进大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值得我们所有人重视。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对口腔健康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口腔疾病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的,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定期口腔专业保健相结合可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牙周健康的标准:牙龈不出血,颜色为粉红色,牙龈边缘外形菲薄而紧贴牙面,牙龈乳头充满了牙间隙,质地坚韧。牙齿完全萌出后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3mm。
牙周病的表现: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可治愈但易反复发生。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可出现牙龈红肿出血或退缩、牙齿松动、移位、口腔异味等。及时治疗可控制病变,但需长期维护,否则会加重或复发。重度牙周炎常伴发牙齿根分叉病变,增加治疗难度,还可引起牙龈退缩、口腔异味、食物嵌塞、牙根敏感、根面龋、牙周脓肿和牙齿病理性移位等。牙周炎是我国成人失牙的首位原因。牙周炎可诱发孕妇早产,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伴发牙周炎的胃溃疡患者,胃溃疡治疗后的复发率增加。
牙周病的发病原因:牙周病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是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膜,牙菌斑的细菌及其产物是引发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没有菌斑微生物就没有牙周病。如果牙面上的菌斑没有被及时清除,就会被唾液中钙离子钙化形成牙石。牙石对牙龈有机械刺激作用,牙石对牙周组织的主要危害来自其表面积聚的菌斑,牙石为菌斑的形成提供了理想的表面,牙石的存在使得菌斑与软组织表面紧密接触。因此,牙石是牙周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
牙周病的预防和控制:通过刷牙有效地清除牙菌斑、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洗牙)、早期治疗牙龈炎是预防牙周病的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餐后漱口,使用牙线或牙间刷。刷牙是控制牙菌斑的主要方法,提倡用水平颤动拂刷法,重点刷牙龈边缘和牙缝处的牙面,刷牙要面面俱到,每次至少刷牙2分钟。洁治(洗牙)是清除牙石最有效的方法。提倡每年1次到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洁治,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吸烟是牙周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患牙周病的概率较不吸烟者高。戒烟对防治牙周病是非常重要的。
牙周病的基础治疗:牙周病的治疗需制定个性化系统治疗计划,进行彻底的牙周基础治疗和维护期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通过系统治疗与定期维护,牙周病是可以控制的,牙周病的病牙可维持终生。牙周基础治疗包括:(1)指导患者控制牙菌斑,正确使用适合患者本人的牙菌斑控制方法。(2)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去除牙石和菌斑。(3)去除其他局部致病因素,如更换不良充填体或修复体;充填龋齿;消除食物嵌塞;调整咬合等。(4)对洁治、刮治反应不佳或有急性炎症(如牙周脓肿)时,可用抗菌制剂作为辅助。(5)评估影响牙周炎治疗进程的全身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吸烟、免疫功能低下、长期用药情况等,必要时可请内科医生会诊。(6)基础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复查和进行必要的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