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不容忽视

2011-02-25中心医院

儿童中耳炎不容忽视

    中耳炎是一种最常见的耳病。有数据统计:在儿童健康检查时,有13%的儿童患过中耳炎,其中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者约占20%。中耳炎的最高流行群体是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其次是47岁的患儿。小儿表现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发热、耳心疼痛、哭闹,流出脓液或血水,可并发呕吐、腹泻。若是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导致经常流脓不止,听力下降还会出现面神经受损的征象及向颅内感染的危险,其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及患儿家长的重视达到正确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减少并发症的目的,特撰写本专题。

    一、        儿童易患中耳炎的原因

一)         解剖因素 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细管子通往鼻咽部,医学上称为咽鼓管。由于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此解剖因素是导致儿童中耳炎的主要原因。

二)         机体抵抗力较弱  小儿容易患急性鼻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而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常常会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细菌经咽鼓管途径均可引起儿童中耳炎

三)喂养及护理不当   躺着喂奶、不正确拧鼻涕,给小儿掏挖耳朵动作粗暴等也可导致中耳炎。

    二、儿童中耳炎的分型

   (一)急性中耳炎:48 h内突然发生的中耳急性炎性反应,可伴中耳积液。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二)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性反应。

分为伴胆脂瘤型中耳炎和不伴胆脂瘤型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

   三、儿童中耳炎通用检查

   (一)耳镜及鼓气耳镜检查

  (二)听力学评估

听力评估检查项目包括各个年龄段行为测听和客观听功能检查,其中客观听功能检查至少包括听觉诱发电位(骨气导阈值)和中耳声导抗(6个月以内患儿用1000 Hz探测音,大于6个月患儿用226 Hz1000 Hz探测音)

不同年龄患儿检查项目:①6个月以内:行为听觉反应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②7个月一25个月:视觉强化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③26个月~5岁:游戏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④5岁以上:纯音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行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或颅脑磁共振成像。

   四、各型儿童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一)急性中耳炎

  1、诊断要点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①48 h之内突然发生;②耳痛;③鼓膜完整,伴急性充血;④可存在中耳积液;⑤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①多伴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穿孔后症状减轻;②耳痛;③听力减退;④可见鼓膜穿孔并流脓。

  2、治疗原则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局部治疗可用抗炎止痛类药物(如苯酚滴耳剂),鼻腔用减充血剂,或局部理疗。全身治疗包括:①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②诊断明确、没有并发症、随诊有保障的患儿可以不用抗生素,采用观察疗法;③需用抗生素者,可根据病情选用敏感抗生素;④4872 h的初期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应重新评估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①局部治疗:清洁耳道,引流脓液,应用抗生素滴耳剂(如氧氟沙星滴耳剂),禁用耳毒性药物;②全身治疗:酌情使用抗生素,疗程不少于7 d

    (二)分泌性中耳炎

  1、诊断要点

  ①鼓气耳镜检查见中耳积液征。

  ②声导抗测试呈“B,,或“c”型曲线,6个月以下患儿1000 Hz探测音检测无正峰。

  ③行为听力测试或听性脑干反应(ABR)骨气导阈值检查多存在骨气导差。

2、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发病3个月内的需要密切观察。建议24周随诊1次,酌情对症处理。

 (2)外科治疗指征:①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②伴有高危因素(腭裂,永久性听力下降,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颅面发育异常等所引起的认知和言语表达障碍等)的患儿宜尽早手术;③观察期间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 dB或更差;④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

 (3)手术治疗:采用鼓膜穿刺、切开或置管术。腺样体肥大或慢性腺样体炎时行腺样体切除术。

 (4)再次手术:鼓膜置管脱出或取管后复发,可再次手术。再次置管时,可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腭裂或黏膜下腭裂除外)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诊断要点

1)非胆脂瘤型中耳炎:间歇或持续耳流脓,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传导性听力损失;颞骨CT多无骨质缺损破坏迹象。

2)胆脂瘤型中耳炎:耳内长期持续或间歇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一般为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颞骨CT可见骨质破坏。

  2、治疗原则

1)非胆脂瘤型中耳炎:①积极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②局部药物治疗可用抗生素滴耳剂(如氧氟沙星滴耳剂),禁用耳毒性药物;③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根据病变范围,酌情行病灶清除,保留或重建听力。

2)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以获得干耳,酌情行鼓室成形术。

  五、儿童中耳炎的康复护理指导

(一)积极预防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与鼻咽部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尽量少带小儿到空气污染的环境。

(二)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三)采取正确的哺乳体位,哺乳后轻拍患儿背部,不要让婴儿平卧吸乳。

(四)勿用火柴棍及其他小物体去掏耳朵,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压一侧鼻翼擤出或吸至鼻咽部吐出

(五)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便秘。

(六)淋浴或游泳前应检查有无耳道疾病,不要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鼓膜穿孔者或置管禁行游泳、乱滴耳药、耳道冲洗等

(七)耳道滴药的护理  应将患耳向上,滴入23滴溶液后需用手按压耳道口前面的耳屏,滴药种类及时间应遵医嘱。如耳道流脓应用3%的双氧水清洁耳道后再滴药,以免影响药效。

(八)对症处理     高热的护理,疼痛的护理

(九)不可忽视小儿的一些特有的临床表现  如哭闹经哄抱等处理不见好转,若用手指轻轻按压耳朵,如果孩子哭闹加重,或用手来自卫,则说明是耳内的毛病。另外,因重力的关系,将小儿抱立时,由于耳内的充血情况得到改善,疼痛常常有所减缓,这也提示中耳炎症的存在

(十)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①体温39以上,患儿哭闹不止,或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②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会造成听力丧失或更严重的并发症;③已出现明显的听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