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多发 定期尿检早防
2011-03-25绵阳晚报
“这几年不知道怎么了,得肾病的人越来越多。”近期,数位市民因亲属患肾病到报社求助,有关尿毒症患者求助的新闻也在各类媒体上屡见不鲜。肾病患者平均每年近10多万元的透析费用、以及晚期患者近百万的换肾费所带来的沉重负担,是任何一个家庭都难以承受的。专家表示,对于肾病,都要通过早期干预和治疗杜绝。
■朱珠 记者 杨和英 实习生 刘小梅
多数肾病患者
发现时已到中晚期
“我宁可一个人等死,也不愿让家人再为我四处借钱……”躺在床上的文女士全身浮肿,只能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在丈夫面前,她尽量不露出失望。“自从得了尿毒症,一年的透析,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却没给一家人带来一丝希望。就算我不活了,家人还要吃饭,不能让全家人为我还半辈子的债。”她难过地说。
游仙区东宣乡居民蒋俊生为了治疗妻子和儿子的病,用尽了所有家财,甚至卖掉了房子,也没能留住亲人。
家住高新区的文银华去年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感冒,到医院竟被诊断为尿毒症,丈夫汪云松为了救妻子,四处奔波。
今年3月,年仅26岁的女教师雷菲菲咳嗽不止,伴有呼吸困难,后也被查出尿毒症晚期。医院表示,雷菲菲双肾已丧失功能,要想治愈,只有换肾,所花费用需近百万。
“有些人觉得自己身体一向很健康,直到他们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才到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尿毒症,还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就觉得患病突然。事实上,大多数尿毒症患者都是由早期慢性肾脏病发展而来的。” 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张林(主任医师)说,慢性肾脏病是隐匿疾病,但是持续进展,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察觉,慢性肾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很多病人脸色苍白、身体瘦弱、伴有比较强烈的恶心、呕吐、哮喘的症状,都是去查心脏科、血液科或者消化科,最后被转到了肾内科,一查已经是尿毒症了。
近年肾病患者20%速度递增
张林是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四川省肾病专委会常委、 市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肾病患者增加很明显。目前,市中心医院长期透析的肾病患者140人左右,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这个数据是比较高的。
分析病人扎堆的原因,张主任说,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身心长期得不到休息与放松,造成免疫力下降,再加上环境污染、滥用药物等因素,就容易出现肾功能问题。而有的家长喜欢长期给子女食用高蛋白的食物,体内缺少必要的维生素物质,也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加上抗生素的滥用,使体内缺乏抗病毒体,诱发肾炎。
从临床情况来看,张主任表示,多数尿毒症患者都是由慢性肾炎引发的,先是肾功能受损,如果恶化,废物会在血液中堆积到很高的水平而使人不适。当疾病进展时,会造成肾衰,就需要透析或移植来维持生命。而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以及因为滥服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在临床上也逐步增多 。
几乎无人会定期做尿检
张林主任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药物能确切地阻止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所以提前预防和干预,把原发病控制好是最重要的。
“与其他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相比,慢性肾脏病表现得更为隐匿,发病时大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症状,许多病人开始就医时就已经发展成为尿毒症。”张主任说,正是因为大多数的肾脏疾病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才使得人们容易忽略,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但是,慢性肾脏病并非防不胜防,也并非不治之症。张主任称,虽然在医学界已经有简单易行的早期发现和有效防治的方法,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能每年主动做一次尿常规检查。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也没有人知道普通的尿常规检查就能筛查肾病,达到早发现的目的。在大多数人看来,既然没症状,干吗没病找病去医院?张主任表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结石,反复出现尿路感染、长期服用止痛药,马兜铃、川木通等药物的人更需要定期到医院做检查。
慢性病的治疗
一定要规范
“一般慢性肾脏病会有一些常见征象,例如眼睑或颜面水肿、小便泡沫多且长久不消失、尿液颜色改变、血压升高、尿量过多或过少、夜尿增多、原因不明的腰痛、不明原因的贫血等。” 张林主任说,出现以上状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算已经患上慢性肾病,经过早期积极地治疗,也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从而与健康人一样在社会、家庭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现在很多肾病患者的治疗不规范,很多慢性肾病患者不能正视慢性病,一味要除根, 试验各种方法,反而由于滥用药物,加速了肾脏的损害。
张主任说,肾病治疗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控制蛋白尿、保护肾功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所以不管是病人还是家属,对慢性病的治疗一定要规范、要有方向,倡导科学治疗,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