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学科建设该怎么发展 这场主题沙龙告诉你答案
2020-05-23宣传科
目前,全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收入院、核酸检测等需要强化。如何担好疫情期间医院的社会责任,如何在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尽快恢复元气,对整个医疗系统来说,将是巨大的考验。如何迎战,已迫在眉睫。
5月21日,医院召开2020年绵阳市中心医院管理沙龙,沙龙以“后疫情时代下的互联网+学科发展与运营”为主题,旨在在互联网+、学科建设与发展、慢病管理等方面为进入常态化疫情阶段医院的恢复与发展打开突破口。院党委书记王东、院党委副书记何梅、副院长杜小波、部分汇报科室代表及医院管理定制培训班正式学员参加了此次沙龙,眼科副主任唐晓蕾、肾病内科副主任代小雨主持会议。
医院运营情况怎么样,信息中心副主任周祖宏、运营管理科主任罗伟通过展示疫情期间CMI指数、平均住院日、手术量、药购比、材购比等运营重点指标进行了说明和分析。
疫情严重期间,远程医疗服务量大增,这或将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之间新常态服务交流方式,风湿免疫科副主任邹晋梅认为疫情或许为催生包括互联网+医疗在内的医学实践新业态提供了重要契机,她分享了如何整合资源、保障服务等方面经验。
针对疫情持续形势下带来的患者就医心理和模式改变,内分泌科副主任叶文春用科室经验总结了后疫情时代学科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就医方式从传统的患者从被动等候就医行为转变成主动安排就医行为的转变,医院慢病管理团队护士长李红从慢病管理入手,为大家分享了护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相互补充的发展思路。
宣传科科长韦林川汇报了目前正在推行的“健康科普达人”计划,“健康科普达人”计划结合了融媒体时代的宣传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电台、晚报等平台,利用健康科普的形式,既达到了后疫情时代下的学科建设宣传推广的目的,又满足了老百姓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汇报会后进入了自由讨论阶段,场上大家积极举提问, 院领导、汇报人也针对提问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一问几答,讨论气氛热烈。
何梅副书记在会上做了总结,她在分级诊疗、亚专业的发展、三四级手术、疑难病诊治等问题上提供了思路,她要求各科室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化为实践后再总结,不断地为医院有针对地出谋划策,促进医院的发展。
王东书记在沙龙尾声做了总结,他讲到,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医疗机构,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如何转危为机?控制成本、拓展线上,或是一个可为之的选择;医院要重视内部的运营,要积极开展线上业务,通过多模式提升医院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他还强调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将专科优势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重点推进疑难重症的“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王东书记强调医院应该认真总结这次疫情对医院的影响,重新审视并合理调整医院的业务和病人结构,挖掘和发展特色专科,提升病例质量,从结构上增加抗击突发事件风险的能力,为市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