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颤日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房颤
2019-06-06宣传科 心内科
今年的6月6日是第7个“中国房颤日”。 有研究表明我国有超过1000多万房颤患者,已经超过了欧美国家患者数量总和。与非房颤人群相比,房颤患者患中风的风险增加大约5倍,而且房颤导致的中风致死率、致残率都非常高。
为进一步提高百姓对房颤的认知,普及房颤疾病知识,使房颤患者的全程管理更加规范,减少由房颤引发的高致残率和致死率。6月6日上午,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在生命广场举行了房颤日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专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房颤进行详细解读,对市民进行房颤知识教育,使房颤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最常见的心跳节律和频率异常。心内科主任罗彩东介绍,房颤对患者的主要危害是脑卒中、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认知功能下降、痴呆等。而房颤的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患者有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和黑蒙等症状,此病发病隐匿、后果严重、公众认知极低。有部分房颤患者则无任何症状, 有些在发生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如卒中、栓塞或心力衰竭时才被发现。因此,让更多的人知晓自己是否有房颤,认知并重视房颤尤为重要。
房颤的表现
心悸:病人感到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
疲乏:生活质量下降。
眩晕:头昏眼花或晕倒。
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不舒服。
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虽然一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从而导致漏诊,但危害仍然——中风
房颤的危害
心衰风险增加3倍
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2倍
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
房颤会大大增加血栓和中风的危险,严重者致残甚至死亡:由于房颤病人心脏丧失了有效的射血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进而形成血栓,血栓会顺血管随血液流到身体各部位,如果进入大脑组织,就会使人中风。
医学临床调查资料表明:房颤病人每年有5%左右会发生脑中风,而每10例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约有2例是由房颤所致,其中60%中风病人出现严重瘫痪甚至死亡。
有脑中风病史或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病史的患者,发生率更高也有些房颤病人出现短暂性的中风症状,如流口水、一侧胳膊不能动等,就是俗称的“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