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人的一天】 蒋岚杉 人体血管的“管道工”

2017-07-01中心医院

近几十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及居住环境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的血管病学应运而生。随着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和外科技术的发展,很多血管疾病开始接受外科手术的处理,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于是促使了一个新兴专科——血管外科的迅速成长。本期《绵阳人的一天》走进一支年轻却经验丰富的血管外科团队——绵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跟循血管外科主任蒋岚杉的脚步,带你认识人体血管的“管道工”。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于2001年成立至今已16年,为四川省川西北地区第一家独立建制血管外科专业科室,专科医师6名,其中有专业主任医师一名,研究生五名,医护人员总26人,年门诊量五千余人次,年手术量六百余台。

在这个年轻的团队里,蒋主任笑称自己是一名老人。可在笔者看来,蒋主任的“老”更多体现在他的资历上。蒋主任为本地区血管外科创始人,是国内多家医学学会委员,任四川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绵阳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普外出身的他,自2000年接触到血管外科,就此便扎根在了这个学科。蒋主任说:“血管外科医生的工作堪比“管道工”,血管堵塞狭窄了,为你疏通,血管破损了,给你修补更换或搭桥。”

早上7:50,我们在血管外科见到了蒋主任,上班时间还没到,可蒋主任一天的工作已经开始了,早早到了科室,还未来得及交班,已有患者等着要与他沟通病情。

蒋主任看了看时间,8点准时交班,然后查房,9点进入手术室,一切早已安排妥当,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与值班医生、护士交班,详细了解了在院患者的情况后,便开始查房。

一台移动查房推车,相较以往拿着厚厚一叠病例本查房,着实方便了不少,患者的住院情况、病程记录、用药情况……所有信息都记录在册,方便调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在院患者33余名,蒋主任都一一检查他们的治疗情况,调整用药。查房作为医患之间重要的沟通方式,蒋主任还要再次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确定治疗方案。

“医学并非万能,对于患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到医生的责任。患者自身情况不同,有的人选择手术,有的人选择保守治疗,他们选择怎样的治疗方案,我们更无权干涉,但面对危急重症患者,作为从医者更应该体现出我们的责任和担当。”蒋主任言及此处,提到了他几天前离世的小学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是我母亲的故交,也是我的病患,2012年,我曾成功为她进行过手术,可这一次,突然病发,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心衰,然后脑出血,没办法了……”因为血管疾病种类繁多,发病突然,并且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蒋主任提醒,但凡怀疑有血管疾病,均应及时到血管外科专科就诊。

(前往殡仪馆途中,蒋主任反复确认着追悼会的进程)

李老师的过世,蒋主任万分遗憾,“作为医生,身边人会因为有自己的存在,多了一份安心,李老师也是这般信任着我,可是我没能把她救回来。”11点,李老师的追悼会,车子早已安排好,可手术结束地比预期的晚了。跟着蒋主任匆匆的步伐,我们赶往殡仪馆。“我一定要去,哪怕赶不上追悼会,我也要再看她一眼。”

最后一眼便是永别,蒋主任说他看到了,也算无憾了。医院还有一推事情,来不及过多悲伤。

为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共同处理危重疑难患者,中心医院成立了双向数字化病区(即甲医院科室与乙医院科室之间,医院与社区间的卫生数字化体系连接构成的区域性的网络数字化健康服务体系)。当天上午,蒋主任收到了来自北川医院双向数字病区紧急会诊的消息,于是安排了患者转院至中心医院。回到医院,北川患者已经进入急诊科,结束对患者的初步诊断,时间已经过12点。

午饭,很简单,食堂送来的盒饭,我们俩人要了两个菜,分量也是够了,只是食堂11点就开始放饭,到现在饭菜都已经凉了。我们虽来得迟,却也不是最晚的,还有医护人员陆陆续续得来领饭,又陆陆续续得离开。没有休息时间,下一台手术已经在准备了。

下午5点,本该是下班时间,而现在却是这台手术的关键时刻,患者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并下肢股动脉血栓,正在进行支架植入和取栓手术。这台持续4个小时的手术进展的并不顺利,还遇到了因为患者血管狭窄支架展不开的困境,幸得蒋主任经验丰富,应变力强,及时调整,手术最终得以成功。

(取出的血栓)

(脱下40多斤的铅衣,背已湿透)

(下班前,蒋主任又来到病房,检查手术患者的情况)

蒋主任说他做过最久的一台手术是进行了18个小时,如此长的时间,对医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是考验。蒋主任讲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曾经的他,一出手术室,倦惫袭来,只想回家休息,整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好,身边的人便劝他,去健身吧。“一开始很难,但只要坚持下来就好了”,现在蒋主任每周至少健身4次,4个月的健身让他瘦了15斤,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对蒋主任而言,运动不仅是强身健体,也让他缓解了工作疲倦。

2015年北京大学血管论坛,蒋主任出席并发言,蒋主任每年都会参加数次这样的学术论坛。蒋主任讲到,血管外科在中国成立独立专科是最近20多年的新生事物,发展到现在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现在绵阳也有了血管外科学术组织,去年底蒋主任领衔成立了绵阳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这对本地区血管外科的发展大有裨益。蒋主任说,医院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色,发展自己的学科,这不是一个医院的事情。为此,蒋主任牵头联合了很多医生,正共同寻求着血管外科新的发展。

(转自 腾讯大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