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天使”王晓燕获首届“大美医者”称号

2016-09-29宣传科

9月28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省卫生计生委主办的全省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颁奖大会在蓉举行。经过层层选拔,全省8名医生和4名护士医务人员荣获此荣誉。我院“晓燕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综合部护士长王晓燕作为绵阳地区唯一代表获此殊荣。

今年5月份启动的该项评选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全省卫生计生人的风采。经过推荐申报、初评考核、网络投票、综合评审、公示等环节,最终从全省近200名候选人中遴选出12位医务人员荣获四川省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称号。

又讯   9月27日,四川省卫生计生文化建设工作会在泸州举行。王晓燕作为绵阳卫生计生系统医务人员代表在会上做专题汇报。

附:王晓燕汇报演讲内容

爱,在生命中流淌

无偿献血工作推行以来,临床用血安全得到了保障,但目前还存在着“供血来源单一,自体输血比例极低,而无偿献血人群少,临床用血需求大”的现状。可以说:“ 血荒”正不分血型、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持续威胁中国。在这严峻的现实满前,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鞭和激励策着我。

用我的鲜血温暖你的身体

我们绵阳市中心医院有着悠久的志愿者文化,院党委书记还亲自担纲志愿服务队队长。党员志愿服务队、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17支志愿者队伍常年开展义诊巡诊、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健康讲座、医疗政策宣传、医患联谊、送医送药,无偿献血等各种院内、院外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根植于我院每一位员工的心中。我在这种文化的浸润下耳濡目染。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我选择用无偿献血的方式来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自此,便投身于无偿献血事业。2003年,四川省成立骨髓库时,我还成为一名骨髓库的捐献志愿者。

2009年3月,我因工作调整,到血液科任职,发现很多血液病患者需要反复、多次、大量输血,而由于供血量严重不足,仅凭现有的医疗技术和医学知识根本无法保证及时、有效的救治,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无偿献血救助病人的想法。

当我亲眼目睹了一名父亲眼看着即将生产但血小板极低的女儿,可能因找不到血源而一尸两命,极度绝望、抱头痛哭的时候,我再也站不住了。我重新思考无偿献血的方式,因为我发现自己的能力多么有限,而周围还有那么多愿意与患者同心同行的医务人员。

于是,我开始着手组建无偿献血团队,很快,由血液科护士和医生10人组成的“血之源”无偿献血团队诞生了。队员们发出了“捧出真心,献出热血,托起生命”的誓言。几乎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支持性的后援团,使献血的队伍持续壮大。

队员们既是身体力行的献血者,也是无偿献血的宣传员及指导员。他们奉献热血,挽救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以爱的名义接力

为体现 “仁爱、诚信、敬业”的医院精神,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的统筹下,2013年7月“血之源”无偿献血团队正式更名为“晓燕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招募,吸纳了中心医院医生、护士、行政、后勤,工勤人员共500多名志愿者,建立了一对一的献血模式,建立起了启动应急献血机制。另外,“晓燕志愿者服务队”还在每年的国际志愿者日、国际护士节等重要的日子通过无偿献血的形式进行纪念,在寒暑假期间血源匮乏的季节组织集体献血。通过3年多的努力,目前“晓燕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成为绵阳市中心医院乃至绵阳周边地区患者应急用血的源泉,成为了更多患者的“保命符”。

2014年7月,“晓燕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通过收听绵阳电台节目,得知绵阳市三医院一位病员张某急需AB型血小板的消息,我们及时在队员范围里进行筛查,组织我院保卫科工人邓辉献血援助。

2014年8月,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张大爷,生命垂危。“晓燕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护士周科赶赴成都,捐献血小板一个治疗量救助张大爷。

2015年,江油张某因为车祸多器官损伤,大量失血,住进江油市人民医院。“晓燕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第一时间紧急捐出了1500毫升救命血。

2016年4月1日,得知在陆军总医院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孩子谢圳紧需三个治疗量B型血小板,通过筛选,我本人与另外二名志愿者,第一时间赶往成都进行捐献。短短三年时间,“晓燕志愿者服务队”共有873人次,累计无偿献血243850毫升。

就以我本人为例,我15年来累计献血39次,其中应急献血27次,共计9379毫升。相当于我再连续两天两夜内,把一个成年人的体内的全部血液捐献了2遍。

这样的救治案例还有很多。目前,“晓燕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成为整个绵阳市的应急献血组织。

让生命在另一个身体中绽放

今年3月,我为自己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登记成为遗体组织器官捐献志愿者。自此,我又踏上了积极投身造血干细胞和遗体组织器官捐献的宣传发动工作新的征程。在我的鼓励下,我的母亲和姐姐也成为遗体组织器官捐献志愿者。4个月来,我发动并成功组织完成71例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28例遗体组织器官捐献登记。

我愿意做生命的快递员,播撒和传递生命的种子。生命呼唤血液,爱心需要奉献,希望通过“晓燕志愿者服务队”的努力,弘扬人道、彰显博爱、崇尚奉献,与社会各界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人士团结起来,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挽救生命做好准备;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捐出遗体组织器官,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拯救更多苦难的家庭。

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让“血荒”成为历史,让重病患者看到生命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