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心医院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学中心(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第二次)

2019-05-2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要求,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目前《绵阳市中心医院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学中心(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形成,绵阳市中心医院现将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并征求公众意见。

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概况

1、项目由来情况

为进一步推进绵阳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善诊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绵阳市中心医院拟选址涪城区金家林建设新院,新建绵阳市中心医院核医学中心及相应的附属设施等。绵阳市中心医院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学中心计划总投资29.2亿元,其中:一期20.93亿元,二期8.27亿元。本项目拟用地面积约470亩,总建筑面积约275000 m2,分两期实施。一期核医学诊疗、放射治疗中心建筑面积约244000m2,一期主要建设门诊医技综合楼、住院楼、核医学中心、高压氧仓、制氧站、污水处理站、学术报告厅、感染门诊等,设置病床位1440张。

2、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学中心(一期);

建设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

建设地点: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金家林;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用地面积174829.54m2,总建筑面积244000m2,床位1440张。

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

根据《绵阳市2017年环境状况公报》,2017年度绵阳市的基本污染物PM10、PM2.5存在不达标的情况,故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不达标区。为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绵阳市组织编制了《绵阳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拟采取优化能源结构、治理工业污染源、削减颗粒物排放等一系列措施,确保2020年前绵阳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达标。

补充监测期间,硫化氢、氨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D的标准限值。

(2)地表水环境质量

根据监测结果统计,监测期间,塔子坝污水处理厂上游、下游断面各项监测指标Si值均小于1,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要求。

(3)地下水环境质量

监测期间,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监测断面所监测的因子中各监测指标Si值均小于1,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III类水域标准的要求,表明区域地下水水质良好。

(4)声环境质量

监测期间,所有监测点噪声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要求,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4、项目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

(1)废水

本项目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工艺)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再进入塔子坝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涪江,不会对受纳水体造成影响。

(2)废气

污水处理站废气:污水处理站为全地埋式,并加盖密闭。将水处理池加盖板密闭起来,盖板上预留进、出气口,把处于自由扩散状态的气体组织起来,通过生物除臭处理后再由15米排气筒排放。此外,要求定期对污水处理站周边进行消毒灭菌,防止滋生蚊蝇。医疗固废暂存间废气:定期清洗消毒、医疗固废及时外送(医疗废物确保日产日清)等措施进行控制。备用发电机废气:备用柴油发电机产生的烟气经自带的消烟除尘装置处理后经能源中心专用烟道引自屋顶排放。中央负压吸引系统废气:经活性炭处理后,引至楼顶排放。食堂油烟:食堂拟安装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食堂专用烟道至屋顶排放。锅炉烟气: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项目产生的废气均能达标排放。

(3)固体废物

医院在院区内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定期送资质单位清运处置;处理废气产生的废活性炭交由具备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污水处理站污泥消毒后交由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交由市政环卫清运。

本项目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100%,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4)噪声

本项目生产工艺设备经墙体隔声和距离衰减及一系列消声、减振措施后,噪声源的噪声影响大大降低。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营运期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厂界噪声排放达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8-2008)规定的2类标准。

(5)地下水污染防治

医疗危废暂存间地面需进行防渗处理,同时设计堵截泄漏的墙裙,墙裙应进行防腐、防渗处理,地面与墙裙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地埋式污水处理站池体做好防渗处理;地埋式污水处理站所有废水处理设施底、侧面均采用防渗、防腐处理。废水输送全部采用管道,并作表面防腐、防锈蚀处理;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进行防渗。通过上述防渗措施后,可防止地下水污染,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5、环境影响分析

(1)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根据预测分析,本项目大气污染物经处理达标排放后,对评价范围内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不会改变评价范围内的大气环境功能,不会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造成明显影响。

(2)对地表水的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产生量约为1208m3/d,经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标准,再经污水处理厂(近期进入塔子坝污水处理厂,待市政管网建成后进入永兴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涪江。本项目在上述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项目排放污染物中不含对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有毒害、抑制作用的有毒、有害物质,项目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不会对最终受纳水体涪江水体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3)对地下水的影响

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了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厂区内的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不会改变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功能等级。

(4)对声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主要为柴油发电机、真空泵、污水泵等动力设备产生的噪声。污水泵置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内,其余设备均置于独立的房间内,设备经墙体隔声,并通过基础减振、消声等措施,经距离衰减后,噪声源的噪声影响大大降低,设备噪声对声环境影响轻微,厂界可达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8-2008)规定的2类标准。

(5)固体废物影响

项目固体废物去向明确,可得到妥善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6)环境风险

本项目Q<1,环境风险潜势为I,,发生风险的类型和几率都很小,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全体员工防范事故风险能力的培训,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等,可进一步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和造成的影响。本项目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可靠,风险水平可接受,从环境风险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6、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规划。项目可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环境风险可接受。项目生产过程中只要严格落实环保措施,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二、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为项目周围的群众或社会团体(包括:村委、企事业单位等)对建设项目环保方面的意见及要求。

三、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书信、电子邮件、填写公众意见表等多种方式向建设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众提交意见时,请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鼓励采用实名方式提交意见并提供常住地址。对于公众提交的相关个人信息,我司承诺不会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之外的用途。

四、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公众意见表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

征求意见稿

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按照建设单位联系方式联系查阅纸质报告。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本文发布起的10个工作日内。

七、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

联系人:黄工

联系电话:0816-2237287

联系地址:绵阳市涪城区金家林

邮箱:62586840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