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微创术再挑高难度
2017-01-06中心医院
川西北是胃肠肿瘤高发地区,传统消化道手术或多或少会在开腹或开胸,即使腔镜也会有较大创伤,术后恢复时间长,病员舒适度低,经济负担大,并且会在腹部留下一道疤痕,影响美观。近几年我院内镜技术飞速发展,内镜微创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技术日趋成熟,已广泛应用在食管胃肠道早癌及良性肿瘤的治疗。
近日,我院消化内镜顺利完成1例经口胃镜剥离胃浆膜面巨大间质瘤(间质瘤直径大约6cm),该手术的成功再次刷新了川西北内镜微创术的难度水平。
患者尹女士因反复腹痛在我院行胃镜检查,胃镜报告提示:胃底5x6cm粘膜下隆起病变,经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胃底固有肌层间质瘤可能性大。CT检查结果提示胃底肿瘤向胃腔外突出。以往遇到这种病例,则会在腹腔镜下行胃部切除术,腹部钻好几个孔,留下明显增生瘢痕,有可能腹部粘连,故创伤较大。尹女士因工作和日常交际需要,不愿意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愿意接受内镜微创术。
综合考虑患者情况,为尽可能的满足患者需求,内镜中心冯凯祥主任仔细向患者讲明两种治疗手段的风险利弊,并将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好了补救措施准备。于2016年6月4日,在手术部和麻醉科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该例经口胃镜剥离术(EFR)术。
该手术的具体方法为:胃镜进入胃内,切开胃壁,经切口胃镜送入腹腔,找到瘤体,再用内镜治疗专用附件一点一点将将肿瘤“连锅端掉”,并用网篮将肿瘤整体取出,术毕以荷包缝合方式封闭胃壁穿孔的切口。整个操作全部在内镜下完成,一点一点切开,避开血管,一层一层切开,及时的止血凝血,每一个操作都是那么小心翼翼,医生护士配合是那么默契,助手传递附件是那么精准快速,这无疑是要经历多少台这样的手术,才能达到如此的完美。
术后患者无任何并发症,4天出院。术后随访,恢复良好,美容效果极佳。出院时她感激地说:“绵阳市中心医院医院能切除这么大的肿瘤,痛苦小、恢复快,真是体现了你们的精湛的技术和细心的照护呀!”。
2017年1月新年出院的邱大爷,贲门巨大间质瘤也属类似病例:胃镜剥离术(EFR)术加荷包缝合胃镜微创手术,避免了开刀作贲门横断及吻合的传统手术的痛苦。
据冯凯祥主任医师介绍,以往这种肿瘤需在腹腔镜下切除,2007年开展首例小病灶间质瘤以来,随着我科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技术的开展,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技术已经足够成熟,该手术克服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内镜微创术式充分利用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手术操作,切口部位距离手术操作区域更短,在体表完全看不到切口的存在,其美容效果更为理想,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内窥镜在体内的放大作用,对肿瘤旁结构的辨别,更好地了解病变与周围组织情况,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可以较好的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冯凯祥主任医师特别强调,其手术时间会较传统手术较长0.5-1小时。但术后病员的恢复却是缩短了传统手术的好几倍,术后并发症少,病员痛苦小,经济负担低,能够早日回归社会。
【延伸阅读】
我院微创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手术总量一直在川西北前列。满足了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兼顾了对美容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选择。微创治疗的主旨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手术疗效。该例病案的治疗方案为瘤体EFR及ESE剥离切除术,同时内镜下做一类似创口荷包缝合,即便行传统开放手术,可以完成该术式的国内医院也屈指可数。内镜全层切除术于2008年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该项技术通过“主动”穿孔切除肿瘤,并应用钛夹夹闭创面,适合于向腔外生长固有肌层肿瘤的切除,扩大了消化道肿瘤粘膜下剥离术的适应证。
此例手术的成功证实了我院内镜技术从胃腔时代逐步走向胃外腹腔时代,该技术已经达到省级水平,提升了我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水平在国内、省内的影响力,为今后开展经自然腔道内镜诊断治疗技术奠定了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