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日报》报道:打破“以药养医”机制 让老百姓看病不再贵
2016-09-29绵阳日报
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
今年,我市被确定为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成为一大焦点。取消药品加成究竟意味着什么?相关部门又将如何保证这一措施的实施?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问:取消药品加成后,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答:目前我国一直允许公立医院可以在药品进价基础上,加不高于15%的加成后提供给患者。2013年至2015年,我市5家市直城市公立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四〇四医院、市中医医院以及市妇幼保健院)在药品加成上的平均年利润是11877万元。根据《方案》,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推进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减轻了老百姓的用药负担。
问:取消药品加成后,如何调整补偿机制?
答:根据相关规定,我市采取的是按调整服务收费、政府补助和自身消化7∶2∶1的比例补偿。其中,在调整服务收费上面,主要是指调整门(急)诊诊查费、住院诊查费、住院护理费、住院床位费四个项目。在调价上,遵循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最终实现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基本理顺的目标。重点是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在占比20%的政府补助上,则是根据各医院病种结构不同、调价补偿差异等实际情况实行差额化补偿。还有的10%,通过医院加强管理、降低运行成本自行解决。
问:取消药品加成意义何在?
答:取消药品加成,不仅可以使市民的就医更加轻松,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以药养医”的机制,促使医院把重心转到提高服务水平上来。对门诊病人而言,市直公立医疗机构2013至2015年平均门诊西药利润4286万元,门诊人次3273273人,取消门诊药品加成后,门诊病人人均降低费用13.09元;调增门诊诊查费增加3152万元,门诊病人人均调增费用9.63元,医保(含居保及新农合)报销门诊诊查费8元,综合下来门诊病人人均降低费用11.46元;对住院病人而言,市直公立医疗机构2013至2015年平均住院西药利润7591万元,住院病人实际占用床日1948799床日,取消住院药品加成后,住院病人每床日降低费用38.95元;调增住院诊查费、住院护理费、住院床位费计5175万元,住院病人每床日调增费用26.55元,调增费用纳入医保按比例报销,住院病人每床日降低费用12.40元以上。
问:如何将取消药品加成落到实处?
答:作为价格管理部门,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保持相对稳定是首要工作。目前,我委已积极与改革试点医院进行对接,就相关的政策内容组织了学习。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价格监督机制,做到药价和医价公开、透明,让医改中的取消药品加成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