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2毫升血即可筛查早期胃癌 绵阳推广早期胃癌筛查项目
2016-03-02消化内科
年仅44岁的央视前主播方静因癌症去世,胃癌这一恶性肿瘤再一次引发关注。今后,只要抽2毫升的静脉血,就可通过检测就能发现胃粘膜病变风险,使更多胃癌患者可以做到早诊早治。日前,全国上百家医院共同参与的早期胃癌筛查项目正式落户绵阳市中心医院,并纳入胃癌早期筛查协同网络,致力提高绵阳及川西北胃癌发现率。
数据显示,我国胃病患者总数超过3亿,全国胃癌每年新发34万例,每10万人中发病22.7人,仅次于肺癌,而每10万人中死亡率高达17.9人,排在恶性肿瘤死亡率第3位。
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原副院长冯琦表示,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总体复发率为10%左右,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而中晚期的胃癌即便经过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总体复发率为50-70%,治疗后5年生存率仍不到20%。有大约85%的患者丧失手术机会,原因是不重视胃癌早期体检筛查。
冯琦介绍,我国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0%,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及机制。“以往,我国主要通过胃镜发现胃癌,但胃镜检查患者耐受性较差,不适合于大面积的人群普查,因而,通过胃镜发现的胃癌95%已处于中晚期,病人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并且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血清学初筛结合内镜诊治发现早期胃癌的筛查方式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推行。
“发现1例早期胃癌,将挽救1个家庭。既减少医疗负担,也减少社会负担。”冯琦介绍,医院目前已开展胃功能检测等血清学检查和内镜精查,包括NBI(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化学染色等方法。同时该院利用多学科综合实力,联合消化内科、消化内镜、外科、检验科、病理科和体检中心等专家,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科群,为早期胃癌的诊治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早期胃癌患者大多都没有特殊的症状,做血清胃功能检查可助尽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对于血清胃功能检查异常的患者,需要接受进一步的精细胃镜检查,即对可疑部位进行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更精细的检查,并进行病理检查,在这过程中,医生发现了可疑病灶,并经过病理检测确诊。”冯琦表示,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非常有意义,能够尽可能早地帮助市民们发现疾病端倪,避免了进展期胃癌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大大节约了医疗费用。
冯琦提示,早期胃癌筛查重点人群包括年龄40—80岁人群,胃癌高发地区人群,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具有以上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接受一次血清胃功能检测,若结果异常,再接受精细胃镜检查,可早期发现问题,以便早诊早治。